片名: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택시운전사
主演:宋康昊、湯瑪斯·柯瑞奇曼、柳海真、柳俊烈
台灣人對韓國民主化的歷史,也許不是很清楚。
但是對於曾經發生過228事件的台灣人來說,這是一部絕對有共鳴的電影。
整部電影其實沒有太著重在事件發生的成因,
而是從一個「不懂政治也不太關心」的市井小民的觀點出發。
到底為什麼大學生要上街頭抗議?
到底為什麼政府要這樣屠殺平民?
到底為什麼新聞媒體都無法報導?
說真的,以汲汲營營過生活的一般老百姓來看,
以主角的觀點來看,的確是無法理解啊!
「是啊,我也不知道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。」
當計程車司機問抗議的大學生,為什麼軍人要打市民們。
大學生也如此一頭霧水的答道。
直到計程車司機看見,幫助自己的善良市民們,
被充滿惡意的活生生打死、槍殺後,
他在「自保」及「冒著生命危險揭發真相」的十字路口徘徊,
最終一邊哭著,一邊開車回到了那座被屠殺的城市。
只為了這些「不知道為什麼被政府如此對待」的市民們,向全世界揭發真相。
很喜歡導演為了凸顯主角的心態改變,
對比他進入城市前、離開城市後的拍攝方式。
一開始計程車司機,載著外國記者駛進空蕩蕩的高速公路,
是一邊哼歌,一邊想著「賺大錢啦」的雀躍心情。
但最後司機和記者逃離了追殺的軍隊,循著同樣空盪的道路離開城市,
一樣的景色,一樣的高速公路,卻是想著失去的朋友,無比沉重的心情。
電影最後的結局呈現,也相當具有象徵意義。
外國記者尋找多年的計程車司機,在深夜載到付不出車錢的大學生,卻微笑著沒多說什麼。
又再度載著別的客人,開往目的地「光化門」。
「少收大學生車錢」是象徵著主角一生都在悼念著那位為他們而死的大學生,
也象徵著主角仍守護著韓國的希望(大學生),持續往民主的道路(光化門)向前走。
*註:光化門廣場為著名抗議集會場所,
類似台灣人抗議都會去「凱達格蘭大道」或「自由廣場」那樣。
記者的電影原型尤爾根·辛茲彼得,在揭發過光州事件的真相後,
又再度於1986年前往光化門採訪,卻被便衣探員帶走毒打,
造成永久性傷害,之後只好回德國退休療養。
雖然現實生活中的外國記者尤爾根·辛茲彼得本人,
直到2016年離世後都沒有找到金四福司機本人。
不過電影在南韓熱映後,司機的兒子有出面指認,電影的原型就是我爸爸!
但很可惜的是,在光州事件發生後的四年,司機就因為癌症過世了。
(難怪記者怎麼找都找不到啊啊啊)
金四福司機的兒子提供給媒體的本人照片,左為外國記者尤爾根·辛茲彼得,右為金四福
和電影裡不同的是,司機本人並不是電影中設定的「個人計程車」。
而是專門載高級飯店客人的「飯店計程車」。
親戚朋友說其實是精通英文和日文,有很多回頭外國客的司機。
當年外國記者回到日本後,又再度搭著金四福司機的車回到光州取材,
也就是其實成功避開軍方,偷渡了兩次證據照片出來哦!
在電影中一直幫助著主角們、運送受傷民眾的計程車大隊們,
實際上在光州事件中,的確是佔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地位。
史實上光州民眾聚集抗議時,是幾百輛公共汽車、計程車一起衝破軍方防線的。
(這就是為什麼電影中的計程車去加油站,都是加滿不用錢啊!)
另一部描寫光州事件的韓影《華麗的假期》,主角則是光州的計程車司機。
描寫的則是當地人的觀點及慘痛經歷,感興趣的人可以看看~
尤爾根·辛茲彼得記者本人
湯瑪斯·柯瑞奇曼扮演的尤爾根·辛茲彼得記者
電影中計程車司機宋康昊哼的80年代名曲-趙容弼《短髮》
相關電影推薦 ▶
「如果參加示威的人會遭天譴,那逼得人民上街示威的人會受到什麼懲罰?」
「我有自己的名字,也曾有家庭,更想著要好好活下去。
所以國家要我們怎麼做,即使累的像狗也會繼續做下去。
但這個國家卻覺得對付我們比狗還容易。」
粉絲專頁► 薇琪吳不負責任的報告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