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劇和韓劇早期都是由愛情偶像劇起家,

在愛情劇流行十多年後同樣都遇到僵化的模式而轉型。

日劇在90年代藉由《101次求婚》、《東京愛情故事》、《長假》等,

成功在亞洲站穩腳步,且掀起了亞洲的哈日潮。

 



▲武田鐵矢與淺野溫子主演的《101次求婚》被稱作日劇的90年代純愛三部曲之一
(另外兩部是中山美穗、柳葉敏郎的《愛的迴旋曲》與織田裕二、鈴木保奈美的《東京愛情故事》)

 


▲織田裕二、鈴木保奈美主演的《東京愛情故事》
 


▲木村拓哉的代表作《長假》,同劇的稻森泉、松隆子、竹野內豐和廣末涼子後來都很出名。

 

但在2000年以後,因為流於愛情故事的俗套,開始漸漸減少愛情元素的偶像劇。

成功轉型為非愛情故事,以劇情取向為主的劇本。

如:木村拓哉的《HERO》描述以獨特角度辦案的檢察官所遇到的案件為主要劇情

 

 

 

雖然日劇的轉型成功推上更加多元化的哈日熱潮。

但韓劇在90年代末期時學習日劇的系統化,

同樣用收視習慣將劇種分門別類為晨間劇、午間劇、晚間黃金檔、深夜劇。

如:日劇的愛情偶像劇通常在星期一(月曜日)晚間九點播出,俗稱為月九劇。

韓劇的愛情偶像劇則是以星期三(水曜日)和星期四(木曜日),俗稱為水木劇。

 

韓劇在2000年以後成功接手了日劇不拍的俗濫偶像劇,

如《火花》、《藍色生死戀》、《冬季戀歌》等,

並以低價傾銷的政策,成功打入亞洲市場,掀起了新的一波韓流熱潮。

 

 


▲《藍色生死戀》堪稱絕症偶像劇的經典代表作品

 


使裴勇俊成為征服日本師奶的「勇樣」的《冬季戀歌》

 

有趣的是,台灣偶像劇在2000年時期和韓國一樣,

以《流星花園》成功打入亞洲,也帶起一小波台流的熱潮,

但很可惜的是台灣並沒有做出自己的品牌的獨特性,

在「俗濫愛情劇」的接班人戰爭中落敗。

 


▲經典的F4,也掀起了台灣的日本漫畫改編潮。台灣偶像劇的全盛時期。

 

有長期持續觀看日劇和韓劇的觀眾一定知道,日劇在2008年左右就開始有衰退的跡象,

收視長紅的多以偵探、醫療等系列劇為主。

久而久之日劇的多元化優點也逐漸消失,劇本也逐漸低智化。

雖然2013年的《小海女》、《半澤直樹》兩部神作重新振興了日劇,

但這兩年間,日劇推出的新作品依然乏善可陳。(還是有不錯的作品,但數量相當稀少)

 

▲《小海女》結合偶像流行文化與鄉土意識,為晨間劇開創了全新的格局,
也為311東北災區帶來了超過50億日元的收入。

 


▲名台詞:「十倍奉還」,不再忍氣吞聲的銀行員為日劇的職場劇帶來新氣象。
最終回的平均收視率達到了42.2%。
是線上影音網站流行以來,擁有高收視的名作。

 

而韓劇如同當年的日劇一樣,愛情偶像劇拍了十多年已經僵化,需要尋求新的突破點。

最近這幾年可以很明顯發現韓劇漸漸減少了愛情的元素,

2014年底,完全沒有戀愛元素的職場劇《未生》開創了新的道路,

創下了高收視高口碑,和連續三個月的網路熱潮。
 

在2015年開播的韓劇中可以看到好幾部以往韓劇從來沒有的類型,

像是黑色幽默喜劇《聽到傳聞》、災難醫療劇《D-DAY》、

有線台tvN的系列偵探劇,如《吸血鬼檢察官》、《壞傢伙們

 

▲《未生》描寫前圍棋院生進入大型貿易公司的職場菜鳥生活,被稱為「工薪階層的職場教科書」。
為韓劇開拓了職場劇的道路,和有線電視台收視族群的崛起。

 

 

可以預見之後這幾年韓劇將漸漸脫手「俗濫愛情劇」霸主,

日劇身為亞洲連續劇的開拓者還能夠重新站起來嗎?

但台灣觀眾更該擔心的是,台灣的「俗濫愛情劇」還能夠再戰十年嗎?

我們的「俗濫愛情劇」比起同樣在發展的陸劇、泰劇更有鑑別度嗎?

 

 

粉絲專頁► 薇琪吳不負責任的報告書
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ckyWu 薇琪吳 的頭像
    VickyWu 薇琪吳

    ♥薇琪吳不負責任的心得報告書♥

    VickyWu 薇琪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